新手奶爸手册

添加辅食

满6月龄必须添加辅食

婴儿在大约6个月大之前最好接受纯母乳喂养。在孩子4至6个月大的时候,你可以开始添加辅食。《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7-24月龄婴幼儿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by 中国营养学会


辅食添加要点

月龄频次(每天)母乳之外食物的每餐平均进食量食物质地
(稠度/浓度)
6个月之后(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继续母乳喂养+从1次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逐渐推进到2次从尝一尝开始逐渐增加到2至3小勺稠粥/肉泥/菜泥
6至9月龄继续母乳喂养+逐渐推进(半)固体食物摄入到1至2次每餐2至3勺逐渐增加到1/2碗(250ml的碗)稠粥/糊糊/捣烂/煮烂的家庭食物
9至12月龄逐渐推进(半)固体食物摄入到2至3次+继续母乳喂养1/2碗(250ml的碗)细细切碎的家庭食物/手指食物/条状食物
12至24月龄3次家庭食物进餐+2次加餐+继续母乳喂养3/4碗到1整碗(250ml的碗)软烂的家庭食物
《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 by 国家卫生健康委

辅食种类

制作辅食的食物包括谷薯类、豆类及坚果类、动物性食物(鱼、禽、肉及内脏)、蛋、含维生素A丰富的蔬果、其他蔬果、奶类及奶制品等7类。添加辅食种类每日不少于4种,并且至少应包括一种动物性食物、一种蔬菜和一种谷薯类食物。6至12月龄阶段的辅食添加对婴儿生长发育尤为重要,要特别注意添加的频次和种类。婴幼儿辅食添加频次、种类不足,将明显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贫血、低体重、生长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等健康问题。6至9月龄婴儿,每天需要添加辅食1至2次。9至12月龄婴儿,每天添加辅食增为2至3次。《3岁以下婴幼儿健康养育照护指南(试行)》 by 国家卫生健康委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by 中国营养学会
《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 by 中国营养学会

过敏

基本定义

任何因摄入、接触或吸入食物、食物衍生物或食品添加剂而产生的异常临床反应称为食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 to food),分为毒性和非毒性反应。食物毒性反应是任何人只要食入了足够剂量的被毒素污染或含有毒素的食物后均会发生的反应,包括中毒性、感染性、致癌性等。食物非毒性反应进一步分为由免疫机制或非免疫机制介导,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称为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而由非免疫机制介导的则属于食物不耐受(food intolerence,FI),包括消化酶缺乏所致如乳糖不耐受等。食物非毒性反应涉及个体的遗传易感性,即存在“个体差异”《实用儿童微生态学》

常见过敏食材

在婴儿最常见的过敏食物是牛奶、鸡蛋和大豆,随着年龄的增长,花生、坚果、贝壳类食物过敏的发生率逐渐增加。

过敏反应症状

(1)皮肤

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进食过敏食物后很快出现风团疹,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伴有瘙痒,多发生在面部、口周及躯干部。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一般不留痕迹,但可反复发作。常常伴有胃肠道表现,如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血管神经性水肿仅称巨大荨麻疹,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自限性水肿,消退可快可慢,多发于皮下组织较疏松的部位或黏膜,如面部、舌、外生殖器、手和足,尤以上唇多见,不伴有疼痛和瘙痒,常和荨麻疹一起发生。

(2)胃肠道

进食过敏食物后很快出现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和腹泻等,婴儿可有肠绞痛表现,如阵发性哭闹、腿蜷缩、腹胀、排气多等。

(3)口腔(黏膜)过敏综合征(oralallergysyndrome,OAS)

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青少年,在进食某种或几种水果或蔬菜后,几分钟内出现口咽部如唇、舌、上腭和喉发痒和肿胀,声音嘶哑等症状,少数患儿出现全身过敏症状。多发生于花粉症患者或提示以后可能发生花粉症,这是由于花粉和水果或蔬菜之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性之故。

(4)呼吸道

可以引起婴幼儿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和哮喘,表现为进食过敏食物后出现喉部有异常声音、气喘等。少数的食物过敏可以引起过敏性鼻炎表现如流清涕、喷嚏、鼻痒、鼻塞等症状。有的患儿合并眼晴痒、流眼泪、结膜充血等过敏性结膜炎表现,称过敏性鼻结膜炎。注意以上症状不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

(5)急性严重全身过敏反应(anaphylaxis)

急性严重全身过敏反应指急性(可以数分钟内发生)、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全身过敏反应(累及2 个以上脏器,包括循环、呼吸、皮肤等多系统)。数分钟内迅速出现症状,一般在5~30 分钟 内达到高峰,偶尔可持续数天。常累及皮肤、呼吸、心血管,或胃肠道多个系统,出现皮疹(全身性荨麻疹)、气促、喘息、咳嗽、心动过速、低血压、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呼吸窘迫、喉头水肿引起窒息,甚者导致死亡。部分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为双相性,即在首次出现过敏症状后数小时再次出现相关症状,极少数患者的迟发相反应可出现在2天以后。由于20%的患者并无皮肤表现,导致临床诊断困难,因此对于任何急性发生的呼吸窘迫、支气管收缩或心脏骤停,都应将急性严重全身过敏反应作为鉴别诊断的考虑。

转归

大约85%的食物过敏儿童随着年龄增长可以自愈。绝大部分对牛奶、鸡蛋、大豆和小麦过敏的婴儿至3~4岁时,可以对该食物产生耐受,症状消失。但对花生、坚果、鱼和海鲜类食物的过敏可能持续至成年期。《实用儿童微生态学》


需要特别注意的食材

蛋清

六七个月的宝宝不能食用蛋清。由于1岁以内的宝宝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肠壁比较娇嫩,而作为异种蛋白质的蛋清中有一些小分子清蛋白容易穿过肠壁进入到血液中,从而引起宝宝体内对异种蛋白质的过敏反应,导致湿疹等发生。可能有的宝宝胃肠功能发育良好,吃蛋清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最好让宝宝满1岁后再食用蛋清。《儿研所主任医师定本育儿百科》 by 吴光驰

小麦粉、谷物

碎碎面、部分米粉含有小麦粉,会引起部分婴儿过敏。强烈建议第一次尝试含有小麦成分的食物时,采用小剂量。

火龙果

火龙果的通便效果非常好。食用红心火龙果后大便呈红色。


一岁后的“辅食”

一岁后除母乳外的食物其实并称不上算是“辅食”了,应该叫“主食”或者“正餐”。

一岁之后,你给其他家庭成员准备的大部分食物他都可以吃,不过你要注意以下几点:

  • 首先,要确保食物温度合适,不会烫到孩子。你要亲自试一下食物的温度,因为孩子可能会在未考虑温度的情况下将食物吞下去。
  • 其次,不要给孩子吃过辣、过咸、过油腻或者过甜的食物。过多的调味品会掩盖食物原有的味道,长此以往,将有害健康。孩子通常比成年人对这些味道更加敏感,可能会强烈拒绝食用过辣或过咸的食物。《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